【撰文/台灣英文雜誌社】
悲天憫人-大胸懷...
1949年,美國總統杜魯門在就職演講中說;「世界上有超過一半的人正生活在近乎悲慘的狀態中。不過,人類手中所掌握的知識和技能足以消除這些人間的苦難,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儘管將人類從赤貧中拯救出來的進程,比度魯門所希望的還要漫長一些,但世界各國還是在最近一段時間內,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在1991年至2010年間,發展中國家的貧困人口佔總人口比例,從43%降至21%,這個數字相當於發展中國家總人口的一半。也就是說,在過去二十年間,有將近十億人脫離了貧困。
如今,這個世界有了再一次機會,只要嚴肅對待這次機會,杜魯門對解救最不幸之人的呼籲就能實現。在生活在這個星球上的七十億人中,有十一億人生活在國際公認的赤貧線(每日的生活標準為1.25美元)之下。
從本週開始,以及在今後幾年間,那些經常在聯合國講壇上露面的政客、各國政府的要員以及國際組織的官員將聚集一堂,他們的任務是制訂一份新的目標清單,以取代制訂逾2000年9月並將於2015年到期的《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在這份新清單中,各國政府應當以「到2030年再減少十億赤貧人口」為主要目標。
在已開發國家中,貧困標準遠高於每日1.25美元所代表的那個貧困線。在美國,為一個四口之家所制訂的貧困線為每日63美元。在一些較富裕的新興國家中,貧困線是每日4美元。
但是,在貧困最嚴重的地區,每日的生活標準尚不足.25美元(這是世界上15個最貧困國家的平均值,其標準是按照美元在2005年的購買力來計算的,並且還按照各國的購買力的不同做了相應的調整):在這一水準之下生活的人,他們窮得過不上大多數人起碼應該具備的生活條件。
他們尚無片瓦、衣不遮體、生活環境污穢、沒有醫療保健、得不到教育、壽命比世界上大多數人都還要短,甚至就連維持生理和心理健康所需要的食物都得不到保證。
對於一個以繁榮為己任的世界來說,將他們從這種悲慘境遇中拯救出來,並不是一個太高的奢望,而且這種奢望不可或缺。
【本文譯自《THE ECONOMIST》JUN/2013,由台灣英文雜誌社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非廣告..誠心推薦
在1991年至2010年間,發展中國家的貧困人口佔總人口比例,從43%降至21%,這個數字相當於發展中國家總人口的一半。也就是說,在過去二十年間,有將近十億人脫離了貧困。
如今,這個世界有了再一次機會,只要嚴肅對待這次機會,杜魯門對解救最不幸之人的呼籲就能實現。在生活在這個星球上的七十億人中,有十一億人生活在國際公認的赤貧線(每日的生活標準為1.25美元)之下。
從本週開始,以及在今後幾年間,那些經常在聯合國講壇上露面的政客、各國政府的要員以及國際組織的官員將聚集一堂,他們的任務是制訂一份新的目標清單,以取代制訂逾2000年9月並將於2015年到期的《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在這份新清單中,各國政府應當以「到2030年再減少十億赤貧人口」為主要目標。
在已開發國家中,貧困標準遠高於每日1.25美元所代表的那個貧困線。在美國,為一個四口之家所制訂的貧困線為每日63美元。在一些較富裕的新興國家中,貧困線是每日4美元。
但是,在貧困最嚴重的地區,每日的生活標準尚不足.25美元(這是世界上15個最貧困國家的平均值,其標準是按照美元在2005年的購買力來計算的,並且還按照各國的購買力的不同做了相應的調整):在這一水準之下生活的人,他們窮得過不上大多數人起碼應該具備的生活條件。
他們尚無片瓦、衣不遮體、生活環境污穢、沒有醫療保健、得不到教育、壽命比世界上大多數人都還要短,甚至就連維持生理和心理健康所需要的食物都得不到保證。
對於一個以繁榮為己任的世界來說,將他們從這種悲慘境遇中拯救出來,並不是一個太高的奢望,而且這種奢望不可或缺。
【本文譯自《THE ECONOMIST》JUN/2013,由台灣英文雜誌社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非廣告..誠心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