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搜尋此網誌

2018年5月19日 星期六

米國的 校園槍擊 #22

 這是美國過去一星期以來第3起、今年開年以來第22起校園槍擊案。

 http://www.storm.mg/article/439396

今年真的很多 記錄一下

https://tw.news.yahoo.com/17歲少年大屠殺-臉書-堆惡魔崇拜-003515781.html

05/27 再一起
印第安納

https://tw.news.yahoo.com/美國再傳槍擊案-英雄老師捨身擋3槍-172013855.html

美國印地安那州(Indiana)首府近郊的一所中學,於當地時間週五早上傳出槍響慶幸的是本次槍擊案中,並未有人死亡,全因有一位英雄教師及時阻止了悲劇發生。

2018年5月17日 星期四

女性 path?

https://tw.appledaily.com/headline/daily/20100623/32606975

殺害 3名 運將 洗劫
色誘毒殺3運將 女遭求死刑
2010 的新聞


【黃哲民、劉昌松╱台北報導】
迷魂女盜江雲卿假裝包車一日遊,騙七名計程車司機陪同吃喝或到旅館喝酒,下藥迷昏劫財,但她每次都放太多安眠藥,造成三人在房內泡澡熟睡而淹死浴缸。江女辯稱非故意奪命,願向死者上香,檢方斥江女因相同情節被判刑,假釋期間竟再犯,昨起訴江女強盜殺人等罪嫌,求處死刑。

作惡多端

江雲卿(三十八歲)十三年前就在基隆地區連續下藥迷昏七名男子劫財,被判刑十年確定,三年前假釋出獄。身高不到一百五十公分、相貌平庸、滿臉痘痘的江女,應訊坦承色誘司機,後改口記不清和誰上床,而四名倖存司機則否認對江女有非分之想,堅稱江女主動邀約,沒料到對方如此狠毒。

死者全暴斃浴缸內

今年一月到三月,桃園與板橋共發生三件計程車司機暴斃汽車旅館的離奇命案,共同點是被害人全裸躺在裝滿水的浴缸裡,因口鼻泡水而溺斃。檢警發現這三名司機投宿時,都是同一名女子作陪。此時又有計程車司機報案,指稱被一名女子騙到汽車旅館下藥「乾洗(被迷昏後劫財)」。檢警循線逮捕江女,比對命案現場茶杯上的唾液樣本,確認是江女下毒手。
江女承認以每天三千五百元或每小時三百元的價碼,騙七名計程車司機載她在北部地區「趴趴走」,伺機邀喝酒吃東西或到旅館,再下藥洗劫,每次得手幾千元,有一次只拿到兩百多元零錢,還不夠她買酒菜。江女說只有五人上當與她到汽車旅館,堅稱不知三名死者泡澡會溺斃。

三人喝下毒酒倖存

其中三名喝下毒酒幸運撿回一命的司機很氣江女,但兩人宣稱是陪江女去汽車旅館唱歌或休息,沒嘿咻,僅一名林姓司機透露覺得「年紀大了,對『那個』沒興趣」,只肯在車內陪江女吃喝酒菜。檢方認為江女有此類前科,應知被害人會出意外,具體求處死刑。在北市擔任計程車司機三十年經驗的劉世明認為:「她有害死人,一命抵一命,正常的嘛!」另名司機呂先生也說:「如果判太輕的話,後面可能別人也會這樣子做(指色誘劫財害命)!」

運將受害情形一覽表


◎林忠義 在計程車內遭迷昏,被洗劫戒指、手錶與1000多元
◎黃憲章 在旅館遭迷昏,被洗劫手機與3000多元
◎林衍助 在旅館遭迷昏泡澡溺斃,被洗劫3000多元
◎張嘉明 在旅館遭迷昏,被洗劫手機、發票與200多元
◎王寶源 在旅館遭迷昏泡澡溺斃,被洗劫皮夾、手機與車內零錢
◎李振坤 下車到公園上廁所,被偷走證件、信用卡與500多元
◎韓少蓀 在旅館遭迷昏泡澡溺斃,被洗劫皮夾與1000多元
資料來源:起訴書 
電影:
《偷心俏佳人》(Heartbreakers)或者《 偷心人 》,是2001年上映的一部美國影片,該片講述的是一對母女職業騙徒的故事,母女倆聯手成功地設計一個又一個的圈套,讓一個又一個的富翁人財兩失。 

2014年5月3日 星期六

思覺失調症 <-- Schizophrenia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 ,台灣精神醫學會 與 病友團體 昨日宣布,
即日起正名為「思覺失調症」

=

思考 + 感覺知覺 的異常

2014年2月23日 星期日

台灣媒體的爛 全世界都看到了

美國極富盛名的專業期刊《外交政策》發表專文,
批台灣媒體濫用自由、煽情、媚俗,而且超爛、垃圾、把閱聽大眾變成僵屍。
文章也批台灣很多名嘴使用極端骯髒、下流的字句。

文章的結論是:

除非閱聽大眾的消費習慣改變,
否則台灣下一代只得繼續忍受「腦殘式新聞的疲勞轟炸」。

爛蘋果 名列第一

2014年1月28日 星期二

泰國曼谷動亂 沒完沒了 背後的原因

「泰國政爭沒完沒了, 背後真正的原因(中廣 夏明珠 報導)

泰國國會大選箭在弦上,黃衫軍繼續抗爭,想逼迫總理盈拉下台,並且延後選舉,這是泰國自2005年開始就週而復始的政爭,新一回合劇碼,這波抗爭的黃衫軍宣稱他們不是反民主,而是要求大幅度改革,以淨化泰國政治,掃除貪腐,才能有乾淨的選舉。
雖然被統稱為黃衫軍,多數示威者穿的是紅、白或藍色的衣服,這是泰國國旗的顏色,群眾所到之處,哨音聲震天軋響,訴求就是要當政者捲舖蓋。
這群街頭部隊,主要來自兩個族群,一是曼谷高所得階級,二是泰國南部居民,活動總指揮蘇德是泰南政治強人,一直以來,都在民主黨內扮演權力要角。
泰國的示威,也承襲了近年全球政治運動中最熱門的象徵符號,比方說V怪客的面具,它們把封鎖首都的行動,稱之為佔領曼谷,這讓人想起幾年前在金融海 嘯後曾風起雲湧的(佔領華爾街)運動,不過,佔領華爾街對抗的是收入在金字塔頂端的百分之一高所得者,這與泰國的黃衫軍抗爭,有根本上的差異,因為黃衫軍 的主要支持者,就是社會上的富有階級,他們屬於精英派、保皇派,他們支持軍方,泰國軍方曾經多次推翻民選政府,這回示威,也有許多人毫不避諱的公開訴求軍 人政變。
歸根究底,這批社經地位比較高的人,就是打心眼裡瞧不起貧困階級,尤其是戴克辛支持者的大本營、泰國東北窮鄉僻壤的人,他們認為那些鄉下人教育水準低,很容易被收買,偏偏他們又在泰國人口中佔有多數,這就是為什麼戴克辛在選舉中屢戰屢勝。
黃衫軍宣稱他們才代表真正的民意,並吹噓有幾百萬泰國民眾響應他們的號召,走上街頭,然而,事實擺在眼前,他們是泰國的少數,這就是他們總是打不贏選戰的原因,假使二月初改選如期舉行,結果應該也一樣,由此就不難理解,他們為什麼拒絕選舉,非要盈拉先下台。
從2001年以來,戴克辛勢力靠著在泰國人口中居多數的窮人,每選必勝,令原本主宰泰國政治的曼谷精英階層因妒生恨,因為他們無法接受由低他們一等 的人來發號施令,泰國的政治衝突,除了階級矛盾之外,也有地域隔閡的因素,相對富足的泰南省份,強烈支持民主黨,泰北與東北則一面倒的心向戴克辛。有錢的 泰國人,難以忍受他們的選擇,總是在數人頭的時候被淹沒,他們忘了,民主政治不就是應該要少數服從多數,不只支持戴克辛的紅衫軍,事實上,也有很多曼谷民 眾,並不認同這波街頭抗爭,他們認為唯有尊重民主,才能長治久安。
有些政治評論者把泰國的黃衫軍比做美國的茶黨,他們都在特定族群中享有壓倒性的支持,卻始終無法贏得全國性選舉,為了吸引目光,他們愈來愈走偏鋒。
事實上,泰國政治衝突讓人有如霧裡看花,愈看愈糊塗,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有一個關鍵因素總是刻意被隱沒,泰國國王蒲美蓬已經86歲,健康每況愈下,可是泰國人非常忌諱談論王位繼承問題,任何人要是甘冒大不諱,很有可能被判重刑。
可是王位繼承這件事,和從2005年以來就週而復始的政爭,絕對脫不了關係,儘管泰國是君主立憲體制,表示國王只是象徵性的國家元首,不具有實權,然而事實上,蒲美蓬掌握著龐大的資產,保守估計,價值超過三百億美元,而且他不只有錢,也具有可觀的影響力。
泰國政治與社會資源,長期被寡頭壟斷,最有錢的人,都是皇親國戚或是和皇家有生意往來的人。蒲美蓬年事已高,加上健康不佳,王位繼承備受矚目,可是 在泰國,這是個忌諱的話題,不能公開談論,這造成社會極大的不安,據報導,現年五十多歲的太子瑪哈,與戴克辛過從甚密,讓圍繞著蒲美蓬的既得利益集團,產 生了危機意識,擔心瑪哈繼位之後,他們也將失去長期以來霸佔的好處。說穿了,泰國政爭,就是既得利益的舊勢力,和與戴克辛結盟的的新菁英集團之間的鬥爭, 雙方都採用相同伎倆,就是在對方掌政的時候,製造混亂、挑起衝突,目的就是逼執政的一方動用武力,政府一旦用武力鎮壓老百姓,它就會蒙上暴政的污名,失去 執政的正當性。
2008年黃衫軍封鎖曼谷機場,逼使當時的總理薩馬動用武力,造成人員傷亡,成功的讓他倒台,2009年,支持戴克辛的紅衫軍也發動街頭運動,擾亂 東協峰會,進而佔領曼谷市中心,幾個月之後,擔任總理的民主黨黨魁艾比希下令軍警清場,導致九十多人送命,民主黨在隨後的選舉中落敗。

目前正在進行的黃衫軍抗爭,仍然採用同一套劇本,想藉著癱瘓曼谷,逼迫盈拉政府對抗議者下重手,或是藉由挑釁,激怒紅衫軍,挑起衝突,然後就有理由 給當政者扣帽子,幫軍方製造政變的藉口。如果他們詭計得逞,那只會激發另一方更大的反彈,假使失敗,可以肯定他們必然會採取更激烈的手段,無論朝那個方向 發展,幾乎可以肯定,在王位繼承問題明朗化以前,沒完沒了的政爭,只怕還是會繼續下去。

road rage 路激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社區精神科專任主任劉宗憲今(27)天公布「2014台灣路怒大調查」,結果顯示,全台約有5成用路人為潛在「路怒族」,其中3成8女性用路人有路怒情況,男性則占4成,且每逢春節,更是每10位用路人就有1位有嚴重路怒傾向。

劉宗憲說,「路怒族」最大特徵就是平常個性溫和,但手一握上方向盤、一遇到大塞車,會突然情緒驟變,出現暴跳如雷、口出穢言,甚至出手打人的症狀,時常不自覺地超速、違規。
-- nownews 2014-01-28

2014年1月19日 星期日

史諾登----暴露了--菱鏡計畫--米國的黑暗面

有看過全民公敵的人大概知道山姆大叔這回玩的是甚麼遊戲..

菱鏡計畫..Snowden..是英雄


香港——前美國國家安全局(National Security Agency)計算機技術人員愛德華·J·斯諾登(Edward J. Snowden)於周三告訴一家香港報紙,他計劃留在香港,抵制引渡。斯諾登之前承認,自己泄露了有關美國政府監控網絡及電話通訊行為的高度機密文件。

「那些認為我選香港是一個錯誤決定的人誤會了我的意圖,」他告訴《南華早報》,「我來這兒不是為了躲避司法程序,而是為了揭露罪行。」
他還表示,美國的監控項目從2009年開始侵入香港和中國大陸的數百台電腦。《南華早報》援引斯諾登的話說,「我們侵入網絡中樞——主要是大型網絡路由器,這樣就可以獲得數十萬電腦的通訊記錄,無需侵入每一台電腦。」

斯諾登於周一午後不久離開了一家酒店,《南華早報》沒有提到斯諾登目前的藏身之所。斯諾登曾向英國《衛報》(Guardian)提供了一系列文檔,該報周三上午稱,斯諾登已經轉移到一個安全的藏身之所,但沒有提供細節。

就在斯諾登決定留在香港時,一位了解香港政府有關工作的人士表示,當地政府律師與美國政府律師合作,已經確認了斯諾登的36項罪名,根據香港和美國的法律,斯諾登可能會因這些罪名遭受指控。

美國和香港根據1996年簽署的雙邊引渡協議開展工作,美 國想要引渡斯諾登,需要列舉出斯諾登觸犯兩國法律的罪行——這些罪名必須達到可以處一年以上監禁的程度,而且必須達到協議的規定。前述人士表示,36項罪 名中包括泄露官方機密罪,這在香港和美國都是違法行為。由於該案涉及敏感的法律及外交問題,這名消息人士要求匿名。斯諾登可以通過請求在香港進行政治避難 來拖延引渡程序。但該消息人士表示,一旦申請避難,斯諾登幾乎肯定會被拘押,因為他的身份不再是在港遊客。

香港行政長官梁振英周二在紐約進行正式訪問時表示,香港政府不會談論斯諾登的案件。根據香港發佈的一份官方記錄,梁振英表示,「我們有現行的法律和政策,另外,我們無法對個案進行評論。」

關於斯諾登能在多長時間內避免被引渡到美國,香港法律界產生了觀念上的分歧。一些人權律師表示,部分是通過申請避難,他可以拖上幾年,儘管他們預計斯諾登最終會敗訴,會被送回美國。

長期以來,人權律師及人權倡導人士一直批評香港沒有採用 1951年《難民公約》(Refugee Convention)。因此,與世界大多數司法管轄區相比,尋求避難的人在香港擁有較少權利,很難獲得庇護。根據香港法律,擔心遭受酷刑的人或者在國外 主要因政治原因而不是罪行被追究的人確實有望獲得庇護。香港的一些活動人士和法律學者認為,美國軍方對待一等兵布拉德利·曼寧(Bradley Manning)的方式是一種酷刑,曼寧被控對維基解密(WikiLeaks)透露機密文件一事負責。

不過,曼寧被關押在軍事監獄,受的也是軍事法庭的審判,而斯諾登是一名平民,受制於針對平民的美國司法制度,這種制度沒有受到類似的批評。

「他逃脫引渡的希望不大,」人權觀察組織(Human Rights Watch)駐香港的研究員林偉(Nicholas Bequelin)說。「畢竟,香港政府確實在與美國就這些案件展開合作。唯一能夠阻止引渡的就是北京插手干預。」法律及外交專家表示,北京干預的可能性 非常小,中美之間沒有正式的引渡程序。
一些前法官和檢察官比較贊同這樣一個看法,即香港的法院體系幾乎總會同意美國的引渡請求。

這些公訴人指出,在香港,對引渡案進行聽證的是法官而不是陪審團。陪審團成員或許更容易因為斯諾登向公眾輿論求助而受到影響。

「如果山姆大叔(Uncle Sam,指美國)想抓到你,他就能抓到你,」前檢察官、此後一直擔任引渡案辯護律師的凱文·伊根(Kevin Egan)說。

伊根補充說,雖然斯諾登可以聲稱自己是美國政治迫害的對象,但「眾所周知,香港的司法體系一向不同情」這種說法。

(-- 紐約時報中文版)

斯諾登 -- 之衝擊 --- 後續追蹤

奧巴馬:不再竊聽他國元首通訊


【香港新報18日綜合外電報道】
美國中情局前僱員斯諾登踢爆美國大規模竊聽和監控項目半年後,美國總統奧巴馬周五(17日)宣布改革情報系統,包括不會再竊聽其他國家元首的通訊等5大措施,同時亦首次公開抨擊洩密的斯諾登。

奧巴馬為平息外界的怒火而提出的改革,包括
對收集通話記錄等情報活動加強監管、
提高情報監視活動的透明度、
對情報部門攔截國際通訊加強管理、
提高美國聯邦調查局使用「國家安全密函」的透明度,及
建立新機制,不再由政府保存通話記錄。

但奧巴馬又指,過渡期內,情報部門收集通話記錄並未完全凍結,如遇緊急事件,情報部門報經司法部門批准後,仍可調閱保存民眾通話記錄的數據庫。

德國巴西表示歡迎

對於奧巴馬的改革說法,曾經被美國監控的德國及巴西表示歡迎,認為有助重建信任,並指美國應尊重別國主權;歐盟則表示美國是向正確的方向前進。
在講話中,奧巴馬以不尋常的方式提及斯諾登的大名。奥巴馬說:「有鑑於調查還在進行中,我不會專注於斯諾登的行為或動機。」但他重申,斯諾登洩密可能對美國國家安全造成長期傷害。

白宮曾表示,如果斯諾登和其他的爆料者希望外界關注情報機構做法,他們大有其他不會造成大規模及破壞性機密外洩的選項。

奥巴馬說:「如果反對政府政策的任何人都有辦法公開機密資料,那麼美國將無法保護人民安全,或是執行外交政策。更進一步來說,用聳動方式洩漏這些資料帶來的熱議,往往多於對民眾的啟發。另一方面,對我們的敵人透露偵監方式,可能衝擊我們的行動,而此影響或許在未來數年都難以完整釐清。」但奧巴馬也重申,斯諾登洩密可能對美國國家安全造成長期傷害。

斯諾登經香港抵達俄羅斯,並得到臨時庇護,而白宮希望斯諾登回國受審。斯諾登的法律顧問則指奧巴馬的言論誤導,要人民從自由與安全兩者作出選擇。協助他爆料和逃亡的維基解密創辦人亞桑奇則說,斯諾登下周將會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