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e's PCL-R 20-item checklist
Hare's PCL-R 20-item checklist is based on Cleckley's 16-item checklist, and the following is a discussion of the concepts in the PCL-R:
1. GLIB and SUPERFICIAL CHARM(談吐流利/表象迷人的) -- the tendency to be smooth, engaging, charming, slick, and verbally facile. Psychopathic charm is not in the least shy, self-conscious, or afraid to say anything. A psychopath never gets tongue-tied. They have freed themselves from the social conventions about taking turns in talking, for example.
2. GRANDIOSE SELF-WORTH(吹噓或誇大自我) -- a grossly inflated view of one's abilities and self-worth, self-assured, opinionated, cocky, a braggart. Psychopaths are arrogant people who believe they are superior human beings.
3. NEED FOR STIMULATION (追求刺激) or PRONENESS TO BOREDOM (容易不耐煩)– ()an excessive need for novel, thrilling, and exciting stimulation; taking chances and doing things that are risky. Psychopaths often have a low self- discipline in carrying tasks through to completion because they get bored easily. They fail to work at the same job for any length of time, for example, or to finish tasks that they consider dull or routine.
4. PATHOLOGICAL LYING(病態的說謊傾向) -- can be moderate or high; in moderate form, they will be shrewd, crafty, cunning, sly, and clever; in extreme form, they will be deceptive, deceitful, underhanded, unscrupulous, manipulative, and dishonest.
5. CONNING AND MANIPULATIVENESS(欺騙且操縱) - the use of deceit and deception to cheat, con, or defraud others for personal gain; distinguished from Item # 4 in the degree to which exploitation and callous ruthlessness is present, as reflected in a lack of concern for the feelings and suffering of one's victims.
6. LACK OF REMORSE OR GUILT (對被害人缺乏悔意或罪惡感) -- a lack of feelings or concern for the losses, pain, and suffering of victims; a tendency to be unconcerned, dispassionate, coldhearted, and unempathic. This item is usually demonstrated by a disdain for one's victims.
7. SHALLOW AFFECT(淺薄或虛偽的情感) -- emotional poverty or a limited range or depth of feelings; interpersonal coldness in spite of signs of open gregariousness.
8. CALLOUSNESS麻木不仁and LACK OF EMPATHY (缺乏同情心) -- a lack of feelings toward people in general; cold, contemptuous, inconsiderate, and tactless.
9. PARASITIC LIFESTYLE(依賴他人過活的生活方式) -- an intentional, manipulative, selfish, and exploitative financial dependence on others as reflected in a lack of motivation, low self-discipline, and inability to begin or complete responsibilities.
10. POOR BEHAVIORAL CONTROLS (自我控制差)-- expressions of irritability, annoyance, impatience, threats, aggression, and verbal abuse; inadequate control of anger and temper; acting hastily.
11. PROMISCUOUS SEXUAL BEHAVIOR(雜亂的性關係) -- a variety of brief, superficial relations, numerous affairs, and an indiscriminate selection of sexual partners; the maintenance of several relationships at the same time; a history of attempts to sexually coerce others into sexual activity or taking great pride at discussing sexual exploits or conquests.
12. EARLY BEHAVIOR PROBLEMS (早年的行為問題)-- a variety of behaviors prior to age 13, including lying, theft, cheating, vandalism, bullying, sexual activity, fire-setting, glue-sniffing, alcohol use, and running away from home.
13. LACK OF REALISTIC, LONG-TERM GOALS(缺乏實際且長遠的目標) -- an inability or persistent failure to develop and execute long-term plans and goals; a nomadic existence, aimless, lacking direction in life.
14. IMPULSIVITY(容易衝動的) -- the occurrence of behaviors that are unpremeditated and lack reflection or planning; inability to resist temptation, frustrations, and urges; a lack of deliberation without considering the consequences; foolhardy, rash, unpredictable, erratic, and reckless.
15. IRRESPONSIBILITY(無責任感) -- repeated failure to fulfill or honor obligations and commitments; such as not paying bills, defaulting on loans, performing sloppy work, being absent or late to work, failing to honor contractual agreements.
16. FAILURE TO ACCEPT RESPONSIBILITY FOR OWN ACTIONS (不接受自己的(犯罪)行為責任 )-- a failure to accept responsibility for one's actions reflected in low conscientiousness, an absence of dutifulness, antagonistic manipulation, denial of responsibility, and an effort to manipulate others through this denial.
17. MANY SHORT-TERM MARITAL RELATIONSHIPS (多次短暫的婚姻(同居)關係)-- a lack of commitment to a long-term relationship reflected in inconsistent, undependable, and unreliable commitments in life, including marital.
18. JUVENILE DELINQUENCY (少年偏差行為) -- behavior problems between the ages of 13- 18; mostly behaviors that are crimes or clearly involve aspects of antagonism, exploitation, aggression, manipulation, or a callous, ruthless tough-mindedness.
19. REVOCATION OF CONDITION RELEASE(被撤銷緩刑或假釋) -- a revocation of probation or other conditional release due to technical violations, such as carelessness, low deliberation, or failing to appear.
20. CRIMINAL VERSATILITY (犯罪行為多樣化) -- a diversity of types of criminal offenses, regardless if the person has been arrested or convicted for them; taking great pride at getting away with crimes.
2011年12月7日 星期三
Forensic Psychology -- df
Forensic psychology
兩種翻譯..
1. 法庭心理學
2. 法事心理學 法用心理學
臨床心理師服務於司法系統中,從事衡鑑 治療及諮詢工作
致力於所有與司法程序有關的行為之研究 +
執業於司法legal系統或對其提供諮詢的專業 包括民事及刑事(此可包含各種心理學專業)
01 警察心理學 + 犯罪偵查
02 犯罪及違犯delinquent心理學
03 受害者學及受害者服務
04 應用於法庭之心理學 *
05 矯正心理學**
* 研究 + 提供諮詢(法官 檢察官 律師) + 專家證人 對 … 提供意見
Competency to stand trial + insanity defense +
民事的法律事務 + 兒童監護 + 刑事判決
( + 幕後的協助 提供各種意見 )
兩種翻譯..
1. 法庭心理學
2. 法事心理學 法用心理學
臨床心理師服務於司法系統中,從事衡鑑 治療及諮詢工作
致力於所有與司法程序有關的行為之研究 +
執業於司法legal系統或對其提供諮詢的專業 包括民事及刑事(此可包含各種心理學專業)
01 警察心理學 + 犯罪偵查
02 犯罪及違犯delinquent心理學
03 受害者學及受害者服務
04 應用於法庭之心理學 *
05 矯正心理學**
* 研究 + 提供諮詢(法官 檢察官 律師) + 專家證人 對 … 提供意見
Competency to stand trial + insanity defense +
民事的法律事務 + 兒童監護 + 刑事判決
( + 幕後的協助 提供各種意見 )
sociopath
psychopath 之 相關名詞
所有在監獄受刑人中
約有 80% 是 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DSM-IV-TR)
約有50% 是 Dis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WHO: ICD-10)
約有 15% 是 psychopath (Hare)
http://en.wikipedia.org/wiki/Sociopath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Redirected from Sociopath)
Jump to: navigation, search
Sociopathy is a loosely-defined term that may be used to refer to:
社會病態者 是一個定義很鬆散的名詞 可能用來指..
•Psychopathy 病態性格 (心理病態)
•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反社會性格異常)
•Dis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去社會性格異常)
http://en.wikipedia.org/wiki/Sociopath
所有在監獄受刑人中
約有 80% 是 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DSM-IV-TR)
約有50% 是 Dis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WHO: ICD-10)
約有 15% 是 psychopath (Hare)
http://en.wikipedia.org/wiki/Sociopath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Redirected from Sociopath)
Jump to: navigation, search
Sociopathy is a loosely-defined term that may be used to refer to:
社會病態者 是一個定義很鬆散的名詞 可能用來指..
•Psychopathy 病態性格 (心理病態)
•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反社會性格異常)
•Dis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去社會性格異常)
http://en.wikipedia.org/wiki/Sociopath
2011年6月27日 星期一
《时代精神》系列 (Zeitgeist)
有時間才看..
是紀錄片。讓人沉思的紀錄片。
在書店已經有看到中譯版,推薦給大家。
時代精神(Zeitgeist)匿名轉貼... 影片:
時代精神第三集(可選中英字幕):
Zeitgeist: Moving Forward
youtube的官方預告影片,10/3放出來,至今全球點閱人數已破70萬人
官方的網站 可選 中英字幕:
http://dotsub.com/view/e5f569ab-7a36-4f61-93aa-a4f4e47305ed
時代精神第一集(中文字幕):
Zeitgeist: The Movi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f4aFZTOR8c&feature=related
or 英文字幕(推薦):
http://video.google.com/videoplay?docid=-1817848131611744924#
時代精神
第二集:附錄(可選中英字幕)
Zeitgeist: Addendum
http://dotsub.com/view/7281f5dc-d4b1-4315-abb7-143becd34f49
超過一百萬人次瀏覽的得獎記錄片,於2008年左右完成。
但真正要看的是這一部必看的The Zeitgeist Movement: Orientation
Presentation(可選中英字幕)
http://dotsub.com/view/a34fba0d-4016-4807-b255-021b58dbc9a4
把整個運動的核心主旨說明的清楚易懂。
Transition Plan(可選中英字幕)
http://dotsub.com/view/05311b6d-08e0-4b47-98a8-e52c7117e6b4
Money as Debt
第一集
相關影片,講美聯儲、銀行體系
是紀錄片。讓人沉思的紀錄片。
在書店已經有看到中譯版,推薦給大家。
時代精神(Zeitgeist)匿名轉貼... 影片:
時代精神第三集(可選中英字幕):
Zeitgeist: Moving Forward
youtube的官方預告影片,10/3放出來,至今全球點閱人數已破70萬人
官方的網站 可選 中英字幕:
http://dotsub.com/view/e5f569ab-7a36-4f61-93aa-a4f4e47305ed
時代精神第一集(中文字幕):
Zeitgeist: The Movi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f4aFZTOR8c&feature=related
or 英文字幕(推薦):
http://video.google.com/videoplay?docid=-1817848131611744924#
時代精神
第二集:附錄(可選中英字幕)
Zeitgeist: Addendum
http://dotsub.com/view/7281f5dc-d4b1-4315-abb7-143becd34f49
超過一百萬人次瀏覽的得獎記錄片,於2008年左右完成。
但真正要看的是這一部必看的The Zeitgeist Movement: Orientation
Presentation(可選中英字幕)
http://dotsub.com/view/a34fba0d-4016-4807-b255-021b58dbc9a4
把整個運動的核心主旨說明的清楚易懂。
Transition Plan(可選中英字幕)
http://dotsub.com/view/05311b6d-08e0-4b47-98a8-e52c7117e6b4
Money as Debt
第一集
相關影片,講美聯儲、銀行體系
2011年5月6日 星期五
厭食症 -- 案例
暴瘦100多公斤 英女厭食瀕危
更新日期:2011/05/05 22:01
4年前,一度胖到216公斤,被稱做英國最胖少女的瓊絲,經過胃繞道手術後,一年內成功瘦下1百多公斤,沒想到卻出現後遺症,如今罹患厭食症,172公分的她暴瘦到50公斤,出現肝衰竭、還流產,醫生甚至警告,再不能解決厭食問題,恐怕只剩6個月的生命。
4年前,每當瓊絲走起路來,步伐總是沉重,身上鬆垮的肉晃啊晃,天天狂吃巧克力等高熱量食物,暴肥到216公斤,被稱做英國最胖少女,為了擺脫一身肥肉,瓊絲接受了胃繞道手術,一年內瘦了1百多公斤,甚至還懷了孕,但瘦到88公斤之後,沒想到竟罹患厭食症,如今,身高172公分的她只剩50公斤,被醫生警告只剩6個月可以活,性命垂危。
躺在病床,瓊絲奄奄一息,她說其實不是刻意挨餓,但真的吞嚥很痛苦,只吃一點東西胃就會絞痛難忍。
難道胃繞道手術會引發厭食症嗎?胃繞道手術主要是將食道直接接到小腸,阻隔熱量吸收,BMI35以上肥胖者才適用,後遺症大多是手術感染,併發腹瀉或膽結石,機率只有1%,醫生特別強調,厭食應該只是心理問題,跟手術無關,瓊絲只是特殊個案,民眾不用恐慌。
http://l.yimg.com/o/xp/ftv/20110505/22/1210368287.jpg
更新日期:2011/05/05 22:01
4年前,一度胖到216公斤,被稱做英國最胖少女的瓊絲,經過胃繞道手術後,一年內成功瘦下1百多公斤,沒想到卻出現後遺症,如今罹患厭食症,172公分的她暴瘦到50公斤,出現肝衰竭、還流產,醫生甚至警告,再不能解決厭食問題,恐怕只剩6個月的生命。
4年前,每當瓊絲走起路來,步伐總是沉重,身上鬆垮的肉晃啊晃,天天狂吃巧克力等高熱量食物,暴肥到216公斤,被稱做英國最胖少女,為了擺脫一身肥肉,瓊絲接受了胃繞道手術,一年內瘦了1百多公斤,甚至還懷了孕,但瘦到88公斤之後,沒想到竟罹患厭食症,如今,身高172公分的她只剩50公斤,被醫生警告只剩6個月可以活,性命垂危。
躺在病床,瓊絲奄奄一息,她說其實不是刻意挨餓,但真的吞嚥很痛苦,只吃一點東西胃就會絞痛難忍。
難道胃繞道手術會引發厭食症嗎?胃繞道手術主要是將食道直接接到小腸,阻隔熱量吸收,BMI35以上肥胖者才適用,後遺症大多是手術感染,併發腹瀉或膽結石,機率只有1%,醫生特別強調,厭食應該只是心理問題,跟手術無關,瓊絲只是特殊個案,民眾不用恐慌。
http://l.yimg.com/o/xp/ftv/20110505/22/1210368287.jpg
2011年4月1日 星期五
《美麗心靈》(A Beautiful Mind) + ...
劇 情
數學家小約翰‧福布斯‧納什是一個天才人物,普林斯頓大學的著名教授,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獲得者,他在博弈理論方面的巨大發現甚至改變了我們的日常生活。但另一方面,納什也是一個悲劇人物,他的一生為精神分裂症所困擾,曾經有一段時間他居然相信蘇聯人在《紐約時報》的頭版上給他發“密碼信息”。他麻煩纏身,有一次竟然因為在男洗手間“不恰當地”暴露了自己的身體被逮捕,而且跟某個女人有了私生子。在歷經苦痛的人生裏,納什一方面在運用自己那優美絕倫的大腦,另一方面也在與他的大腦進行著頑強的抗爭。最終理性為他帶來了心靈的和平,納什終于摘取了學術的桂冠。
paranoid schizo
********
【驚悚】─殺了主教的青年在法庭上裝精神分裂唬過律師順利逃避刑責 , 一場諜對諜的心理劇碼 , 最後一幕青年的自白透露玄機。
【鬥陣俱樂部】─艾德華諾頓很擅長演精神失常的角色 , 在這部片更是正邪一體 , 白天是斯文的白領階級 , 到了晚上變成邋遢的拳擊手 , 表演層次豐富看起來很過癮 , 加上是【Se7en】的導演執導 , 視覺效果震撼 。
【神鬼第六感】─【睜開你的雙眼】的西班牙亞曼納巴好萊塢處女作 , 片中葛瑞絲是苦守丈夫從前線歸來的妻子 , 偌大的郊區華宅鬼影徸徸 , 也是得等到影片末段才稍稍釐清一切是葛瑞絲的幻影抑或真實發生的。
【睜開你的雙眼】─看到影片中段你會以為主角患有精神分裂 , 到了後段才了然導演的用心 , 藉由晃點觀眾的心理疾病反諷科技的發達。
【Trial Retribution】─一部超精彩好看的英國迷你影集(Cinemax播過 , 譯名忘了) , 整劇充滿懸疑。描述酗酒成性的無業遊名麥克鄧恩奸殺女童被判為一級謀殺罪名 , 劇中不時閃現麥克鄧恩的幻覺 , 最後一幕在被告庭上對著鏡頭露出詭異的微笑 , 讓人不禁猜測主角是個精神分裂患者。
【鳥人】(Birdy)─精神分裂 / 愛鳥如癡的柏帝 , 因不能承受戰爭的巨大衝擊 , 逐漸封閉自我被診斷為戰後創傷 , 病情日益擴張 , 鎮日活在鳥的幻想中喪失自理能力。本片時值八0年代 , 導演亞倫派克想透過鳥的意象(自由)來令美國人檢視越戰的殘酷。
【著魔】(Possession)─安娜和馬克是對精神異常的夫妻 , 兩人分手後 , 馬克跟蹤安娜的行蹤發現安娜和不明怪物發生關係。依莎貝艾珍妮的舊作 , 飾演歇斯底里的妻子 , 和丈夫吵架會拿切肉的電動鋸割自己頸子 , 一部怪異得讓人毛骨悚然的片。
【Metal Skin】─視覺極其強烈的澳洲片 , 喬是個疑似有躁鬱症的超市理貨員 , 熱戀一名女孩 , 女孩卻被他的心理問題也被搞得快瘋了 , 片中穿插變異的心理狀態畫面 , 直接透視喬的幻覺。好萊塢電影台播過(很久以前看的片 , 譯名也忘了) , 看過後會讓人久久不能釋懷。
【心靈邊緣】(On The Edge)─強納森是名有自殺、自虐傾向的病患 , 住進精神療養院後被同樣有強烈自殺意圖的女子吸引 , 院中的病患和精神醫師約定到聖誕節前不會發生狀況 , 但自從其中一名病友自殺後 , 其他人開始躁動不安。
【同病一家親】(David & Lisa)─躁鬱症患者和憂鬱症者互相扶持傾訴的故事。
【驚魂記】─經典不過的精神分裂人物-諾曼貝茲 , 自從1960年的版本 , 陸續又出了三集續集。
【凡夫俗子】(Ordinary People)─勞伯瑞福執導的第一部電影 , 原患有憂鬱症的康瑞目睹哥哥為救自己而喪生 ,面對家庭關係的疏離 , 無法消除心中自責的康瑞藉著一次又一次的自殺行為排解痛苦。
【The Unsaid】─安迪賈西亞釋演無法忘記死去兒子的心理醫師 , 遇到年輕的病患湯米 , 一直將兒子的影像投射在湯米身上 , 而湯米則因為幼時曾目睹雙親慘遭殺害的經歷 , 讓他變成偏激的青少年 。這部也很好看 , HBO有在播 , 飾湯米的年輕演員演技很好 , 像極了年輕版的艾德華諾頓。
【疑神疑鬼】─國片 , 徐熙媛演精神分裂者。
其他的暫不介紹 , 有些劇情忘了 , 有幾部沒看過。
【死亡密碼】(π)、
【愛要怎麼做】(Angel Baby)
【狂戀吉娜】(No Skin)、
【蝴蝶效應】(The Butterfly Effect)、
【天才雷普利】(The Talented Mr. Ripley)、
【入侵腦細胞】(The Cell)、
【致命ID】(Identity)、
【祕窗】(Secret Window)、
【飛越杜鵑窩】(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
【魔女嘉莉】(Carrie)、
【一個頭兩個大】(Me Myself & Irene)、
【女生向前走】(Girl, Interrupted)、
【火柴人】(Matchstick Men)
【驚悚】和【鬥陣俱樂部】都是人格分裂。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306031701353
數學家小約翰‧福布斯‧納什是一個天才人物,普林斯頓大學的著名教授,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獲得者,他在博弈理論方面的巨大發現甚至改變了我們的日常生活。但另一方面,納什也是一個悲劇人物,他的一生為精神分裂症所困擾,曾經有一段時間他居然相信蘇聯人在《紐約時報》的頭版上給他發“密碼信息”。他麻煩纏身,有一次竟然因為在男洗手間“不恰當地”暴露了自己的身體被逮捕,而且跟某個女人有了私生子。在歷經苦痛的人生裏,納什一方面在運用自己那優美絕倫的大腦,另一方面也在與他的大腦進行著頑強的抗爭。最終理性為他帶來了心靈的和平,納什終于摘取了學術的桂冠。
paranoid schizo
********
【驚悚】─殺了主教的青年在法庭上裝精神分裂唬過律師順利逃避刑責 , 一場諜對諜的心理劇碼 , 最後一幕青年的自白透露玄機。
【鬥陣俱樂部】─艾德華諾頓很擅長演精神失常的角色 , 在這部片更是正邪一體 , 白天是斯文的白領階級 , 到了晚上變成邋遢的拳擊手 , 表演層次豐富看起來很過癮 , 加上是【Se7en】的導演執導 , 視覺效果震撼 。
【神鬼第六感】─【睜開你的雙眼】的西班牙亞曼納巴好萊塢處女作 , 片中葛瑞絲是苦守丈夫從前線歸來的妻子 , 偌大的郊區華宅鬼影徸徸 , 也是得等到影片末段才稍稍釐清一切是葛瑞絲的幻影抑或真實發生的。
【睜開你的雙眼】─看到影片中段你會以為主角患有精神分裂 , 到了後段才了然導演的用心 , 藉由晃點觀眾的心理疾病反諷科技的發達。
【Trial Retribution】─一部超精彩好看的英國迷你影集(Cinemax播過 , 譯名忘了) , 整劇充滿懸疑。描述酗酒成性的無業遊名麥克鄧恩奸殺女童被判為一級謀殺罪名 , 劇中不時閃現麥克鄧恩的幻覺 , 最後一幕在被告庭上對著鏡頭露出詭異的微笑 , 讓人不禁猜測主角是個精神分裂患者。
【鳥人】(Birdy)─精神分裂 / 愛鳥如癡的柏帝 , 因不能承受戰爭的巨大衝擊 , 逐漸封閉自我被診斷為戰後創傷 , 病情日益擴張 , 鎮日活在鳥的幻想中喪失自理能力。本片時值八0年代 , 導演亞倫派克想透過鳥的意象(自由)來令美國人檢視越戰的殘酷。
【著魔】(Possession)─安娜和馬克是對精神異常的夫妻 , 兩人分手後 , 馬克跟蹤安娜的行蹤發現安娜和不明怪物發生關係。依莎貝艾珍妮的舊作 , 飾演歇斯底里的妻子 , 和丈夫吵架會拿切肉的電動鋸割自己頸子 , 一部怪異得讓人毛骨悚然的片。
【Metal Skin】─視覺極其強烈的澳洲片 , 喬是個疑似有躁鬱症的超市理貨員 , 熱戀一名女孩 , 女孩卻被他的心理問題也被搞得快瘋了 , 片中穿插變異的心理狀態畫面 , 直接透視喬的幻覺。好萊塢電影台播過(很久以前看的片 , 譯名也忘了) , 看過後會讓人久久不能釋懷。
【心靈邊緣】(On The Edge)─強納森是名有自殺、自虐傾向的病患 , 住進精神療養院後被同樣有強烈自殺意圖的女子吸引 , 院中的病患和精神醫師約定到聖誕節前不會發生狀況 , 但自從其中一名病友自殺後 , 其他人開始躁動不安。
【同病一家親】(David & Lisa)─躁鬱症患者和憂鬱症者互相扶持傾訴的故事。
【驚魂記】─經典不過的精神分裂人物-諾曼貝茲 , 自從1960年的版本 , 陸續又出了三集續集。
【凡夫俗子】(Ordinary People)─勞伯瑞福執導的第一部電影 , 原患有憂鬱症的康瑞目睹哥哥為救自己而喪生 ,面對家庭關係的疏離 , 無法消除心中自責的康瑞藉著一次又一次的自殺行為排解痛苦。
【The Unsaid】─安迪賈西亞釋演無法忘記死去兒子的心理醫師 , 遇到年輕的病患湯米 , 一直將兒子的影像投射在湯米身上 , 而湯米則因為幼時曾目睹雙親慘遭殺害的經歷 , 讓他變成偏激的青少年 。這部也很好看 , HBO有在播 , 飾湯米的年輕演員演技很好 , 像極了年輕版的艾德華諾頓。
【疑神疑鬼】─國片 , 徐熙媛演精神分裂者。
其他的暫不介紹 , 有些劇情忘了 , 有幾部沒看過。
【死亡密碼】(π)、
【愛要怎麼做】(Angel Baby)
【狂戀吉娜】(No Skin)、
【蝴蝶效應】(The Butterfly Effect)、
【天才雷普利】(The Talented Mr. Ripley)、
【入侵腦細胞】(The Cell)、
【致命ID】(Identity)、
【祕窗】(Secret Window)、
【飛越杜鵑窩】(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
【魔女嘉莉】(Carrie)、
【一個頭兩個大】(Me Myself & Irene)、
【女生向前走】(Girl, Interrupted)、
【火柴人】(Matchstick Men)
【驚悚】和【鬥陣俱樂部】都是人格分裂。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306031701353
2011年2月25日 星期五
腦部掃描 -- mind reading
http://blog.udn.com/MONHER/2975210
腦部掃描可讀取人類思維和記憶
據英國《衛報》報道,英國科學家最近成功地利用腦部掃描技術讀取了受測試者的大腦思維和記憶。如果這項技術能夠得以推廣和利用,不僅能有效治療老年癡呆等腦科疾病,而且還能積極協助警方偵破各類復雜案件。
在最新一期出版的《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雜誌上,英國倫敦大學的科學家們公布了他們的這項最新實驗成果。在設計的實驗中,科學家們首先給實驗誌願者戴上一個虛擬世界的耳機,然後要求他們站在一棟虛擬大樓裏的四個不同位置上。科學家們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術對誌願者在整個實驗過程中的大腦活動進行監控。當誌願者分別站在四個不同位置上時,研究人員通過計算機程序掃描誌願者大腦活動的圖像。科學家們發現,在這一過程中,誌願者大腦細胞會形成特別的聚集形態,不同的形態代表虛擬世界的不同位置。研究人員甚至可以通過這些形態預測每一名誌願者的位置。
這項研究也推翻了神經學家們此前關於大腦記憶的假想。此前,他們認為,大腦對我們周圍環境的記憶都是以一種不可預測的方式存儲於大腦之中。這項最新的研究表明,大腦神經細胞中的信息都是由以非常嚴格的形式存儲的,可以通過掃描儀重新獲得。不過,科學家們目前還不能僅僅通過大腦掃描就可以判斷一個人具體從何而來。他們必須要首先在每個位置上對許多誌願者進行大腦掃描,然後再根據大腦活動的差異性來判斷每個人究竟處在什麽位置。這項研究成果也引起了一場關於倫理問題的辯論。人們面對的問題有,大腦成像技術將來究竟該如何應用?該采取何種措施來保護人們的隱私?
研究人員之一、著名神經系統學專家馬塞爾·賈斯特介紹說,借助核磁共振成像掃描儀和電腦程序控制的“讀腦儀”,可以探測人類大腦當前正在思考、想象的物體。這是目前全球首例能夠窺視人腦思維的分析工具。賈斯特解釋說,當人們思考一種物體時,大腦的活躍區域不止一個。“當你想象螺絲刀的時候,你可能會想如何握住它,如何使用它,觀察它的外形,思考它的用途。因此,一個人想象螺絲刀時,並非只有一個大腦區域活躍。”賈斯特說,判斷人腦想象的物體僅處於“讀腦”工程的初始階段,“今後5年,我們的目標是通過分析大腦活動方式,進一步探索人們的思想,而不是僅僅滿足於判斷是錘子還是螺絲刀”。
雖然這項研究僅僅取得初步成果,但它也對人們提出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大腦掃描成像技術將來可能會用在何處?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發展,也許將來它可以用來判斷一個人是否曾經到過某個特定的地方。通過弄明白大腦的這一工作過程,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科學家們希望能夠進一步探明老年性癡呆癥和中風癥為什麽會摧毀人類的記憶等難題,並試圖找到行之有效的治療辦法。研究人員還表示,他們目前已經發現健康男性與女性大腦出現的代謝改變可預示這些人即將出現記憶問題,並有望因此找出導致代謝活動減少的生物因素和生理因素,預防該病的發生。如果可行的話,這將在司法鑒定領域有著極其廣闊的應用。科學家們認為,在未來10年內或許可以實現這種功能。
如今,科學家已經能夠識別人類大腦活動模式並解讀其意義,嘗試預測人們試圖做的事情,甚至洞察撒謊行為或涉及暴力和種族偏見的個人隱私。不過,不少科學家對這項技術引發的倫理問題表示擔憂,他們呼籲盡快展開討論,制訂相關法律法規。約翰·海恩斯教授說,“我們必須就相關後果展開倫理討論。我們已經發現,這項新技術有變成強制措施的危險。” 位於英國倫敦的“神經感覺”公司專門開發神經市場業務,擁有麥當勞、英特爾、聯合利華等多家著名客戶。公司創始人傑瑪·卡爾弗特說,神經市場業務前景廣闊,過去幾年中,公司的影響力如滾雪球般越滾越大。
---------
美國科學家掃描探索大腦中道德抉擇區域
隨著腦部掃描技術的發展,人們得以逐漸窺秘大腦這一人體中最複雜、最奇妙的器官。
美國科學家運用掃描技術探索了大腦中負責作出道德抉擇的區域。
道德抉擇
發表在最新一期美國《普通精神病學文獻》雜誌上的研究報告說,當人們處於道德上左右為難的境地不知如何是好時,大腦中相應區域會作出反應。
對腦部展開細緻掃描後,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聖達戈分校研究人員發現,引導人們做出這種選擇的區域,與性、恐懼和憤怒等原始情緒密切相關,與原始情緒相關的理性思考區域也會活動,影響最終決定。
報告說,人們權衡道德上兩難問題時,大腦額葉皮層前部中間部分的活動會促使他們做出利他選擇。這個區域還能影響智力和學習能力。
研究者、加利福尼亞大學聖達戈分校精神病學和神經科學教授迪利普•傑斯特說:“這項研究顯示,人類智慧的普遍特質可能有神經生物學基礎。”
重要探索
此次研究是對大腦專業知識、技能相關區域的重要探索。人們素來認為這一區域與宗教和哲學有關。
參與研究的湯瑪斯•米克說:“大腦一些區域與不同類型的智慧相關。這一構造的目的似乎是平衡大腦中邊緣系統等原始區域和前額葉皮層等較新區域。”
傑斯特說,現在尚不確定人的智慧和作出自由意志基於大腦構造。但是,“瞭解大腦基本構造或有助於研究如何從外部提高智力水準”。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認知神經科學學院教授派翠克•哈格德探索大腦運用自由意志的區域。他說:“現代神經科學不再把自主行為當作人性中一個抽象特質,轉而在大腦特定思維過程的基礎上研究自主行為。”
科技進步
隨著研究的深入和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等腦部掃描技術的發展,研究人員可監測人們思考不同事情時大腦相應區域的活動。
這類研究主要集中在與共感、同情、寬容、情緒穩定、自我理解等智慧的各個要素的相關區域。
通過腦部掃描,科學家將進一步研究肥胖、賭博等身心紊亂症狀。受這種症狀困擾的人大腦相關區域不能發揮足夠效用,使他們實現足夠的自我控制。
英國劍橋大學神經學家詹姆斯•羅說:“對那些患有病態肥胖的人進行腦部掃描後發現,他們的大腦對食物反應不正常。由於反應過於強烈,他們不得不吃很多東西。”(張禕)
腦部掃描可讀取人類思維和記憶
據英國《衛報》報道,英國科學家最近成功地利用腦部掃描技術讀取了受測試者的大腦思維和記憶。如果這項技術能夠得以推廣和利用,不僅能有效治療老年癡呆等腦科疾病,而且還能積極協助警方偵破各類復雜案件。
在最新一期出版的《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雜誌上,英國倫敦大學的科學家們公布了他們的這項最新實驗成果。在設計的實驗中,科學家們首先給實驗誌願者戴上一個虛擬世界的耳機,然後要求他們站在一棟虛擬大樓裏的四個不同位置上。科學家們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術對誌願者在整個實驗過程中的大腦活動進行監控。當誌願者分別站在四個不同位置上時,研究人員通過計算機程序掃描誌願者大腦活動的圖像。科學家們發現,在這一過程中,誌願者大腦細胞會形成特別的聚集形態,不同的形態代表虛擬世界的不同位置。研究人員甚至可以通過這些形態預測每一名誌願者的位置。
這項研究也推翻了神經學家們此前關於大腦記憶的假想。此前,他們認為,大腦對我們周圍環境的記憶都是以一種不可預測的方式存儲於大腦之中。這項最新的研究表明,大腦神經細胞中的信息都是由以非常嚴格的形式存儲的,可以通過掃描儀重新獲得。不過,科學家們目前還不能僅僅通過大腦掃描就可以判斷一個人具體從何而來。他們必須要首先在每個位置上對許多誌願者進行大腦掃描,然後再根據大腦活動的差異性來判斷每個人究竟處在什麽位置。這項研究成果也引起了一場關於倫理問題的辯論。人們面對的問題有,大腦成像技術將來究竟該如何應用?該采取何種措施來保護人們的隱私?
研究人員之一、著名神經系統學專家馬塞爾·賈斯特介紹說,借助核磁共振成像掃描儀和電腦程序控制的“讀腦儀”,可以探測人類大腦當前正在思考、想象的物體。這是目前全球首例能夠窺視人腦思維的分析工具。賈斯特解釋說,當人們思考一種物體時,大腦的活躍區域不止一個。“當你想象螺絲刀的時候,你可能會想如何握住它,如何使用它,觀察它的外形,思考它的用途。因此,一個人想象螺絲刀時,並非只有一個大腦區域活躍。”賈斯特說,判斷人腦想象的物體僅處於“讀腦”工程的初始階段,“今後5年,我們的目標是通過分析大腦活動方式,進一步探索人們的思想,而不是僅僅滿足於判斷是錘子還是螺絲刀”。
雖然這項研究僅僅取得初步成果,但它也對人們提出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大腦掃描成像技術將來可能會用在何處?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發展,也許將來它可以用來判斷一個人是否曾經到過某個特定的地方。通過弄明白大腦的這一工作過程,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科學家們希望能夠進一步探明老年性癡呆癥和中風癥為什麽會摧毀人類的記憶等難題,並試圖找到行之有效的治療辦法。研究人員還表示,他們目前已經發現健康男性與女性大腦出現的代謝改變可預示這些人即將出現記憶問題,並有望因此找出導致代謝活動減少的生物因素和生理因素,預防該病的發生。如果可行的話,這將在司法鑒定領域有著極其廣闊的應用。科學家們認為,在未來10年內或許可以實現這種功能。
如今,科學家已經能夠識別人類大腦活動模式並解讀其意義,嘗試預測人們試圖做的事情,甚至洞察撒謊行為或涉及暴力和種族偏見的個人隱私。不過,不少科學家對這項技術引發的倫理問題表示擔憂,他們呼籲盡快展開討論,制訂相關法律法規。約翰·海恩斯教授說,“我們必須就相關後果展開倫理討論。我們已經發現,這項新技術有變成強制措施的危險。” 位於英國倫敦的“神經感覺”公司專門開發神經市場業務,擁有麥當勞、英特爾、聯合利華等多家著名客戶。公司創始人傑瑪·卡爾弗特說,神經市場業務前景廣闊,過去幾年中,公司的影響力如滾雪球般越滾越大。
---------
美國科學家掃描探索大腦中道德抉擇區域
隨著腦部掃描技術的發展,人們得以逐漸窺秘大腦這一人體中最複雜、最奇妙的器官。
美國科學家運用掃描技術探索了大腦中負責作出道德抉擇的區域。
道德抉擇
發表在最新一期美國《普通精神病學文獻》雜誌上的研究報告說,當人們處於道德上左右為難的境地不知如何是好時,大腦中相應區域會作出反應。
對腦部展開細緻掃描後,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聖達戈分校研究人員發現,引導人們做出這種選擇的區域,與性、恐懼和憤怒等原始情緒密切相關,與原始情緒相關的理性思考區域也會活動,影響最終決定。
報告說,人們權衡道德上兩難問題時,大腦額葉皮層前部中間部分的活動會促使他們做出利他選擇。這個區域還能影響智力和學習能力。
研究者、加利福尼亞大學聖達戈分校精神病學和神經科學教授迪利普•傑斯特說:“這項研究顯示,人類智慧的普遍特質可能有神經生物學基礎。”
重要探索
此次研究是對大腦專業知識、技能相關區域的重要探索。人們素來認為這一區域與宗教和哲學有關。
參與研究的湯瑪斯•米克說:“大腦一些區域與不同類型的智慧相關。這一構造的目的似乎是平衡大腦中邊緣系統等原始區域和前額葉皮層等較新區域。”
傑斯特說,現在尚不確定人的智慧和作出自由意志基於大腦構造。但是,“瞭解大腦基本構造或有助於研究如何從外部提高智力水準”。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認知神經科學學院教授派翠克•哈格德探索大腦運用自由意志的區域。他說:“現代神經科學不再把自主行為當作人性中一個抽象特質,轉而在大腦特定思維過程的基礎上研究自主行為。”
科技進步
隨著研究的深入和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等腦部掃描技術的發展,研究人員可監測人們思考不同事情時大腦相應區域的活動。
這類研究主要集中在與共感、同情、寬容、情緒穩定、自我理解等智慧的各個要素的相關區域。
通過腦部掃描,科學家將進一步研究肥胖、賭博等身心紊亂症狀。受這種症狀困擾的人大腦相關區域不能發揮足夠效用,使他們實現足夠的自我控制。
英國劍橋大學神經學家詹姆斯•羅說:“對那些患有病態肥胖的人進行腦部掃描後發現,他們的大腦對食物反應不正常。由於反應過於強烈,他們不得不吃很多東西。”(張禕)
2011年1月24日 星期一
幻聽未必是精神病
更新日期:2011/01/24 04:11 文/劉彥瑩
林小姐(化名)由家人陪同來門診,沒說幾句話,她就陷入沉默,家人只好代述病史。她原是一位勤奮樸實的中年婦女,工作或家庭都能兼顧。
但前年起,她卻逐漸出現莫名害怕、少語、失眠、擔心孩子安危等症狀。在去年初更突然出現神情恍惚、認不得人、又哭又叫、說有人要害她;明明家中沒人,她卻說:「有人在叫我的名字!」家人帶她來就醫時詢問:「這是幻聽嗎?是精神病嗎?」
確實出現幻聽,在精神病的診斷是重要依據。
臨床上,除精神病狀態、精神分裂症會出現幻聽,其實還有許多情況會出現幻聽,須找精神科醫師做診斷。例如:
●躁鬱症的極度狂躁發作期。
●憂鬱症的極度重鬱發作期。
●一般性醫學狀況影響(如腦部病變、失智症、癲癇、譫妄等)。
●使用成癮物質(如安非他命、搖頭丸、酒精中毒或戒斷等)。
●極度的心理狀態(如摯愛親人過世,但他仍覺得對方還活著)。
此外,有一些是不同於幻聽的耳鳴(蟬聲、機械音等),病因可能是耳道的結構問題,外傷、感染造成聽覺細胞損傷、退化,或聽覺中樞有病變等,則須找耳鼻喉科或神經科醫師診治。藥物也是幻聽的可能原因之一!
所以幻聽只是一種症狀,不是疾病。
如果沒有找到背後病因,進一步解決,
病情可能會停滯,甚至加重。
林小姐(化名)由家人陪同來門診,沒說幾句話,她就陷入沉默,家人只好代述病史。她原是一位勤奮樸實的中年婦女,工作或家庭都能兼顧。
但前年起,她卻逐漸出現莫名害怕、少語、失眠、擔心孩子安危等症狀。在去年初更突然出現神情恍惚、認不得人、又哭又叫、說有人要害她;明明家中沒人,她卻說:「有人在叫我的名字!」家人帶她來就醫時詢問:「這是幻聽嗎?是精神病嗎?」
確實出現幻聽,在精神病的診斷是重要依據。
臨床上,除精神病狀態、精神分裂症會出現幻聽,其實還有許多情況會出現幻聽,須找精神科醫師做診斷。例如:
●躁鬱症的極度狂躁發作期。
●憂鬱症的極度重鬱發作期。
●一般性醫學狀況影響(如腦部病變、失智症、癲癇、譫妄等)。
●使用成癮物質(如安非他命、搖頭丸、酒精中毒或戒斷等)。
●極度的心理狀態(如摯愛親人過世,但他仍覺得對方還活著)。
此外,有一些是不同於幻聽的耳鳴(蟬聲、機械音等),病因可能是耳道的結構問題,外傷、感染造成聽覺細胞損傷、退化,或聽覺中樞有病變等,則須找耳鼻喉科或神經科醫師診治。藥物也是幻聽的可能原因之一!
所以幻聽只是一種症狀,不是疾病。
如果沒有找到背後病因,進一步解決,
病情可能會停滯,甚至加重。
訂閱:
文章 (Atom)